——專訪多媒體藝術家飛蘋果
1997年,作為巴黎最高等藝術大學第一個畢業於裝置和多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飛蘋果來到了上海。一年半後,愛上了著名的化妝師楊青青一同前往法國,5 年後對中國戀戀不忘的飛蘋果帶著全家回到了上海。同時也將他自巴黎創建的飛來飛去工作室搬到上海,如今這個工作室在蘇州河邊翻新的倉庫裡駐紮,並轉型為飛 來飛去多媒體創意公司。他中文流利,語速很快,且思路清晰。偶爾,他會因找不到恰當的中文表達而停頓片刻,然而稍作思想,就會發現他的表達竟然如此準確。 妻子青青透露,飛蘋果從不開車,而是整天騎自行車,無論到哪裡。此時不難想像,為什麼他總是連續幾天不睡覺卻依然神采奕奕的原因了。
商業也是為了創意
飛蘋果的團隊開始只為他的藝術作品進行製作,到由於其自身運營的需要和市場需求,開始承接政府性質或者商業性質的交互多媒體展示項目養活自己。現在,整 個公司承接了很多大型項目,如上海多媒體產業園的大型互動裝置空間、上海兒童博物館的數字互動空間改建項目、法國工藝美術科技博物館無界視屏、法國巴黎 ISEA展以及商業性質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推廣展示項目等。
飛蘋果告訴記者:「其實我個人的藝術創作與公司所承接的業務對於我來說完全是 獨立的,我們承接的商業項目其實也很有挑戰性,必須是像我們這樣兼具藝術和科技相結合的團隊才能完成,但這些項目絕對不是藝術。我們做這些工作除了維持團 隊的運營之外,並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興趣和創新。我們的工作從不重複,每次都是開創一個獨一無二的項目,都是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和要求量身定制的。」
目前,飛蘋果的團隊正是高度忙碌期。準備了為期三年的世博項目總算進入了執行階段,中標的三個項目一起開工;另外,還有四個上海政府項目也需要同步完成。
工作對於他來說也是為了享受創新的樂趣。對於他來說,項目的目標非常清晰,就是根據甲方的要求和觀眾的需求,找到一個創意的手法使之滿意;而藝術對於他 來說唯一的標準就是自己。他說:「我對自己藝術的判斷標準就是我自己,我不用經過領導的支持,也不用向會計匯報,我給我自己交代。我心目中的興趣點不是兒 童館、國家館,而是我自己關注的主題。」
在他心目中,最敬佩的技術家就是卓別林。他說,一件真正有影響力的藝術品,就是要像卓別林的電影那樣,即能讓孩童大笑,也能讓學者深思。這樣的作品才能跨越身份、人種、年齡、職業和尊卑。這就是飛蘋果心中的藝術目標。
烏托邦小子的追求
他一直追逐並探索著烏托邦。最好的例子是他2008年的作品《發明,Tim,6歲》。Tim是飛蘋果6歲的兒子,飛蘋果請他為自己畫一個發明,並承諾 Tim無論這個發明是什麼都會根據他的圖畫將這個發明做出來。最後整個發明在Tim的指導下完成,包括材質,顏色,製作方式,安裝等等。飛蘋果的工作就是 呈現一個具體實物與6歲的Tim最初的空想一致。這個略帶溫情和理想主義色彩的作品是這個新烏托邦主義者一次徹底的構思烏托邦並實現烏托邦。
飛蘋果說,每一個有點聰明又有點想法的人,總是不得不承認生活裡多數的烏托邦是不能實現的,但是他們充滿了追求烏托邦的熱情,那是因為他們明白生存需要烏托邦。
他說:「我是一個新烏托邦主義者;我想讓自己更多的作品計劃實現,但是並不是很喜歡展覽和展覽以後的事。」
妻子青青即是飛蘋果最怕的觀眾,也是他最好的評論者。她說:「飛蘋果的藝術作品我很欣賞,喜歡,作品中有一些很值得我們當代思考的東西。他的新烏托邦和 存在對我的影響很大,作品中會闡述很深的哲理。我經常是他的第一個交流者,經常會感動於他的某個想法,也經常會與他討論他某個想法是否不要那麼重。他是那 個新烏托邦幫主,那個理想國的國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